EN

科学研究

科研方向

发表时间:2023-10-23   浏览次数:42

智能光测图像研究团队

智能光测图像研究团队由中国科学院于起锋院士领衔,主要研究包括基于柔性测量平台相机网络的大型结构监测;图像增强、优化、目标检测、智能匹配识别;结构缺陷、故障、工况的图像动态检测与评估;各类应用型激光干涉测量;光学动态测量,无损探伤,光纤传感和基于光测的微电子检测技术等。现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教授3(含院士1人)副教授3人,研究助理2人。团队先后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十余项,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部委级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

于起峰_副本.jpg




新能源科学研究团队


新能源科学研究团队李建刚院士领衔,主要开展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等重大科研项目和战略能源前沿基础和关键技术研究团队目前依托深圳大学新能源研究中心开展科研工作,中心由我校、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联合建立,高翔研究员为中心主任。目前中心现有研究人员6人博士后40余人,并建有李建刚院士工作站。团队参与深圳市先进能源研究院组建工作,承担国家等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十余篇。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并引进Helimak装置,为将来开展聚变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李建刚_Jc.jpg


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团队

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团队负责人屈军乐教授是国家杰青和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SPIE Fellow),担任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生物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团队有专职教师15人,包括杰青1人,优青1人,外籍特聘教授1人。主要开展光医学、多光子生物成像、超分辨光学成像、激光生物光子学及动态成像技术与仪器等研究。近三年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15项、青年基金项目25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3/个,科研经费 4000余万元;在包括Nature Photon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Chemical Reviews,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Science, Chem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0多篇,包括Nature Cell子刊3篇。

屈军乐_副本_Jc.jpg


光纤传感技术研究团队

  光纤传感技术研究团队由国家杰青领军人才特聘教授王义平领衔,现有专职教师6人(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和专职研究人员9人。聚焦光纤光栅、新型光子器件及传感系统领域,重点开展光纤微加工技术、光纤微结构器件及传感系统研究。先后组建省市级重点科研平台3个,超净实验室面积达500平米,光纤传感专用仪器设备5000余万元。近5年,获国家杰青、广东省杰青、深圳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人才及科研奖励25项;立项科研项目83项(国家级23项、省部级27项),项目经费50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128篇(一区10篇、二区85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43。(http://cofs.szu.edu.cn/

王义平_Jc.jpg

团队成员合影


光学超净实验室


先进激光技术与材料应用研究团队

先进激光技术与材料应用研究团队由中科院“百人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阮双琛教授领衔,现有专职教师1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专职研究人员2人,研究助理1人。依托深圳市激光工程重点实验室,致力于光纤激光器及非线性研究、新型固体激光器、纳米光电材料和太赫兹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承担863973课题及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近五年各级科研经费3800万;获得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技术一等奖和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以及深圳市科技创新奖;获得美国及中国专利授权49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近200余篇,出版专著2部。

柔性可拉伸光电子研究团队

柔性可拉伸光电子研究团队由我校特聘教授争春领衔,团队有专职教师5人,副研究员1人,讲师3人。团队主要基于纳米功能材料凝胶材料和生物弹性体材料的复合,研究其在应力作用或其它外界刺激下的电子效应、光子效应和离子运动,并制备可集成于人体和机器人本体的柔性可拉伸传感器与执行器,为生命体征检测和机器人触觉智能提供多参量感知与控制系统。近三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孔雀团队)、深圳市学科布局等项目资助16项,合同经费3500余万元,在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团队指导的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一等奖、我校百篇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等奖励。

彭争春_副本_Jc.jpg彭争春实验室_副本.png


X射线图像诊断科学与技术研究团队

X射线图像诊断科学与技术研究团队由郭金川教授领衔,现有专职教师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4人。以X射线成像科学研究为基础,研究发展数字X射线成像应用理论和应用技术,重点开展X射线相位衬度成像的应用基础研究、数字X射线成像在工业、医学诊断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科学仪器专项项目1项、科技部973子课题等国家及省市项目20余项。通过十多年的研究积累,在特殊X射线管技术、大面积X射线成像光栅技术、X射线图像探测器技术、相位图像恢复算法技术,激光技术方面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

郭金川1_Jc.jpg郭金川2.png

            研制的首个线发射体阵列X射线管和高分辨X射线图像探测器


超快诊断技术研究团队

超快诊断技术研究团队由刘进元教授领衔,团队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人、讲师/工程师3人。主要从事超快、高分辨、高灵敏、宽光谱等特种图像信息获取及光辐射探测技术研究。基于光电子、超快与光电成像等领域的前沿,重点发展国防和国民经济中急需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完成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20余项,国家高技术863项目9项,研制成功20多台套不同类型高速摄影机。各种超快现象诊断系统在激光核聚变和Z-Pinch研究中获得成功的应用,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进元_Jc.jpg

模块化X射线扫描相机样机系统

刘进元2_Jc.jpg


扫描相机在神光III主机试验现场


智能感知与计算成像研究团队

智能感知与计算成像研究团队由田劲东教授领衔,现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致力于研究光学计算成像、智能传感分析相关理论与技术,面向国家智能制造、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战略需求,重点围绕计算成像与测量、显微成像、机器视觉、智慧充电与管理四个方面展开科学研究。承担中德联合实验室项目1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累计发表论文300余篇,已授权及公开专利100余项(产业化转让实施15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深圳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田劲东1_副本.png田劲东2_副本.png


先进半导体材料与功能器件研究团队

先进半导体材料与功能器件研究团队由武红磊副教授领衔,现有专职教师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主要从事三族氮化物材料和光电、电子器件,以及低维结构新型功能器件研究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前期研究专项项目10余项,申请或授权国家专利20项,在国际顶尖期刊Advanced MaterialsACSNano等发表学术论文60,指导学生获得广东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我校百篇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等奖励。

武红磊_Jc.jpg武红磊2_Jc.jpg


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团队

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团队由曾鹏举教授领衔,现有专职教师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以满足地方及国家重大需求为目标,开展有机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基础研究。拥有超净实验室60平米,专用仪器设备200余万元。承担科研项目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项目12发表SCI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

曾鹏举_副本.png曾鹏举2_副本.png


薄膜物理与应用研究团队

薄膜物理与应用研究团队范平教授领衔,团队现有教授2名,特聘研究员1名,副教授5名,特聘副研究员5名,助理教授5名深圳市孔雀计划人才13名。现有深圳市先进薄膜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及我校薄膜物理与应用研究所两个平台,研究方向包含热电薄膜与器件、薄膜太阳能电池、功能薄膜与传感器、节能薄膜等。近5年承担和完成国家等项目30余项包括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课题2项。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获2018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积极和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培养了一批在科研院所和企业公司从事本专业的高端人才。

薄膜.jpg薄膜2_Jc.jpg


高纯锗材料与探测器研究与制造团队

高纯锗材料与探测器研究与制造团队由孙慧斌教授领衔,以研发建设高纯锗单晶制备与高纯锗探测器研制平台为核心任务目标,重点攻关高纯锗材料提纯与单晶拉制等关键技术。目前已建立超净实验室200平方米,配备有X射线晶体定向仪、深能级测量设备、低温霍尔测量仪等设备,并自行设计单晶炉、区熔炉等核心设备,为研究工作开展创造良好条件。课题组拥有高纯锗单晶相关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是目前国内涉及高纯锗单晶制备的仅有的知识产权。目前,实验室承担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两项。

高纯锗1_Jc.jpg高纯锗2_Jc.jpg



先进核能研究团队

先进核能研究团队殷园研究员领衔,成立于2013年,现有国家能源核电运营安全与寿命管理中心核电运营安全联合实验室; 我校中广核研究院先进核能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以及我校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先进核能技术联合实验室三个科研平台。团队致力于先进核能系统的物理、热工、安全、控制、燃料、材料等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近五年,团队主持或参与了包括国家“973”、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创委基础研究项目等多项纵向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EI收录20余篇,高水平国际会议20余篇。此外,团队与主要核电集团长期保持紧密合作,承担了包括中广核集团、中核集团和国电投集团等大型核电企业的重大科研课题多项,为我国核工业界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殷园_副本.png


先进传感技术研究团队

先进传感技术研究团队李学金教授领衔,依托于深圳市传感器技术重点实验室、深圳光纤传感网技术工程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纤传感器、敏感薄膜与纳米材料传感器、传感器应用集成与关键技术。现有专职教师7,其中教授2,副教授1讲师3。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1,深圳市孔雀海外高层次人才、深圳市高层次人才5截止目前共承担国家、省、市等各级科研项目40余项,总科研经费2700多万元,已申请发明专利29项,在高水平国际期刊上发表SCI检索论文100余篇。曾获2009年度深圳市科技创新奖和2010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

李学金_副本.jpg


                                                                                  材料表面物理与技术研究团队

材料表面物理与技术研究团队由黄建军教授领衔,专职教师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助理教授3人,实验师2,助理实验师1人,致力于先进材料制备与改性(包括等离子体技术、载能束表面工程、高熵及非晶合金设计等研究),设有联合实验室新能源研究中心和“李建刚院士工作站”三个平台(背靠国家磁约束和聚变装置,与中科院等离子体所联合培养博士、博士后),下辖热喷涂实验室(等离子、爆炸),电子束(水冷,高温氦冷)高热负荷测试、强流脉冲电子束材料改性、微波ECR等离子体增强磁控溅射、高能离子束材料改性、先进金属材料计算、设计及制备等实验室。承担多个国家级、省级及市级项目(含重点项目),取得大量学术论文及专利。

黄建军_副本.png


                                                                                  凝聚态物理研究团队

凝聚态物理研究团队由卫亚东教授领衔,现有专职教师7人,其中包括深圳市孔雀计划高层次人才4人,主要集中在材料和纳米器件的电、光、热、磁和超导性能的研究。团队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先进的计算软件,与国内外多个院校和科研机构有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已完成或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省市项目十多项,近三年在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学生就业前景良好,可在国内外知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也可就业于深圳各类新材料和光电高新企业或从事教育工作。

卫亚东_Jc.jpg


我校量子精密测量研究所

量子精密测量研究所由国家杰青、国家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李朝红特聘教授领衔,面向量子科技前沿,在量子工程与人工量子体系、量子关联与新奇量子物态、量子精密测量与量子传感器件等领域开展研究,发展量子传感和量子光电集成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服务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量子传感器件产业的发展。正在搭建铷原子量子气体、冷原子CPT钟、里德堡原子量子传感等实验平台。现有全职在岗研究人员13人,包含:国家杰青李朝红教授、国家优青李俊教授、鹿博副教授、姜维超副教授、龚志瑞副教授、韩成银助理教授、庄敏副研究员、张莉副研究员,及博士后林凌、李柏军、刘然、王新强和贾利娟;荣誉教授2人,包括:Yuri Kvishar院士、Joachim Burgdörfer 院士;访问教授1人:国家杰青彭良友教授。现有研究生14人,包括:博士1人、硕士13人;研究助理1人。全职在岗成员在量子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已取得雄厚的学术积累,在《Rev. Mod. Phys.》、《Nature Physics》、《Phys. Rev. Lett.》、《Nature Communications》、《PRX Quantum》、《npj Quantum Inf.》、《Phys. Rev. A/B/E》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360余篇,获专利授权8项。近三年主持国自科杰青项目、国自科优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27项,科研经费约3500万元。同时,参与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的共建,承担冷原子CPT钟的研制等任务。

李朝红1_副本.png

(团队成员)

李朝红2.png


Baidu
sogou

邮箱 :cpoe@szu.edu.cn

地址:我校沧海校区致原楼

网站: www.xyszcz.com

Copyright©2024 太阳集团tcy8722(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sogou